福建泉州市持续构建生产环节预包装食品追溯信息链条

发布时间: 2018-05-25 17:45:49

执法人员正在检查食用油外包装标识


记者从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市食品生产环节正在循序渐进地开展“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推进工作。截至目前,泉州市共有1263家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启用追溯系统,注册启用率约85%,这些企业录入和上传的追溯信息基本达到真实、规范、完整。


结合商品条码与生产日期 扩大追溯企业覆盖面


“近期,食品生产环节‘一品一码’工作以‘注册率、录入品种率、上传频次率、数据质量完整率’为目标逐步推进。”据泉州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泉州市实行上下联动,市、县两级食品监管部门同时、分期召开食品生产环节“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推进工作培训会,逐一解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系统的法律依据、标准要求、操作方式等相关问题。培训一方面针对一线食品监管人员,确保其知晓“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系统;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工作人员,确保其能熟练运用和操作系统,正确、真实、准确地录入数据。


据介绍,依托“商品条码+生产日期”的形式,实行“一品一码”的企业应逐一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打上商品条码标识,而后将商品条码和生产日期录入系统,实现商品条码信息、生产日期的实时数据连接。


“商品条码相当于商品的‘身份证’,可反映商品的品名等信息,生产日期则反映的是商品的生产批次。”泉州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品条码和生产日期两者的结合,将为今后实现手机扫码知晓食品追溯信息打下基础,有利于构建生产环节预包装食品追溯信息链条,持续扩大追溯企业的覆盖面。


拒不建立追溯体系企业 将被调高风险分级档次


在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同时对食品生产企业追溯系统运用情况、工作进度进行跟踪,督促企业自觉登录系统上传、录入生产信息数据。同时,对于拒不建立追溯体系,或者追溯体系不能有效运行的,市、县两级监管人员将根据企业经营情况,适当调高该企业风险分级档次,加大日常检查频次,对于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今年以来,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食品生产企业“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系统推进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千分制”考评内容,加大考评权重。同时,采取“月跟踪通报”的办法,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督促整改推进落实。


统计显示,目前泉州市共有1489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1263家企业注册启用了追溯系统,注册启用率约85%,这些企业一共录入上传信息253206条,平均每户企业上传有效信息达200条。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