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 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发布时间: 2018-03-21 17:50:2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次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舌尖安全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等根据我国国情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建言献策,运用“互联网+”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成为热门话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近年来,我国在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已经陆续出台多条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有关部门也在加大对企业追溯体系建设的监督支持力度。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信息化食品追溯建立创造了条件。各地政府机构主导的食品、农产品、畜牧、水产品等追溯平台陆续建设,一些大的生产企业通过资金优势也建立自己的追溯体系,但是政府或企业主导进行的食品溯源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容易受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影响,所谓的“食品溯源”极有可能变为某些人的牟利工具,其公正性饱受民众质疑,因而由政府或是企业主导构建的食品溯源体系在运行中面临一系列信任危机。
全国各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已经展开,食品安全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最基本的公共安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消费者全面参与监督,食品生产企业确立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全程监管,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